团队简介
研究方向:本团队依托安阳及至河南文化优势,以区域环境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两个方向开展环境研究。方向一:第四纪及殷商古地理环境变迁,突出地域特色,和我校殷商文化研究相结合,开展文化遗址环境变化分析和相关人地关系研究。方向二:现代环境监测与变化,关注现今日益严峻的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依托环境变迁实验室先进设备,开展相关监测、研究,服务地方经济,探讨人地关系变化和谐发展。主要内容包括黄土、河流与湖泊(水库)沉积物记录的环境演变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区域植被演替、现代环境监测(土壤、水体)等。
人员组成:本团队现有人员8人,其中教授1人,博士5人,副教授2人。
负责人:张宏亮
成 员:方相林 王洪瑞 孙景超 庞宇 张志高 王毅彰李勇
团队发展规划
一、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学习为动力,以区域环境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为突破口,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服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依托。积极促进研究团队整合力量,鼓励交叉,凝练科研方向,提倡科研协作和集体攻关,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举行学术讲座,撰写科研论文等,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争取国家级和省部级高级别项目。加强环境方面的应用研究,提高学术研究的社会应用价值,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台阶,提高学院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力,实现威廉希尔中文网站的跨越式发展。
二、团队定位及发展目标
1.科研团队建设定位
本团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紧紧围绕学校及学院的战略需要,以基础研究为主,应用研究为辅,大力加强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结合。“以凝练科研方向,汇聚学术队伍,优化学术梯队,实施项目带动,实施优势突破,促进重点发展”为总思路,发挥高学历、高职称科研骨干的带头作用,以地理学为依托,逐步形成我院特色研究方向之一,促进我院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向更高层次和目标迈进。
2.团队建设战略目标
建成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科研骨干为中坚,有关教师、本科生为成员,科研意识浓厚、态度严谨、方向稳定、素质优良、成果显著,富有团结合作、创新进取精神,具有相应学术影响力院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三年资助周期结束后,争取进入校级科研创新团队。
(1)提高学术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团队每年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10篇以上。
(2)树立课题意识,做好立项申报工作。争取省部级项目立项数每年1-2个,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实现突破。鼓励教师申报横向合作项目。团队争取年度项目经费10万元,并逐步提高。
(3)开展学术交流,提高学术层次。根据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学术交流计划,鼓励成员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每学期安排2-3次面向全学院的学术讲座。扩大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探索合作交流的新形式、新途径。每年聘请校外知名专家为本院师生做学术报告1-2场,支持教师加强外向性合作,不断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4)营造氛围,加强内部学习交流活动。形成良好的内部学习交流机制。
三、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1、第四纪及殷商古地理环境
研究领域,其一,殷商地理文化,研究人地关系发展,与学校殷商文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项目突破(特色);其二,以黄土、河湖沉积等为研究载体,研究第四纪环境变化及区域人类活动的关系。
2、现代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
研究领域,其一,区域现代环境污染监测及污染防治研究,依托实验室先进设备,开展水体、土壤环境背景研究、现代环境监测、污染防治。重点为土壤污染研究,与河南农业大省的粮食安全保障相结合;其二,运用遥感影像,开展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
四、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
珍惜学缘结构,珍惜合作缘分,团结进步!培养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团队文化,努力避免团队出现“高度的和睦交往,低度的团结一致”的现象。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团队成员对科研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和服务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形成学科优势。鼓励教师自觉投身科技创新工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制度保障
集思广益,建立和完善团队管理制度。养成集体制定制度,集体遵守制度的良好习惯,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以鼓励创新为导向,加强科研考核,明确考核指标,形成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定期开会讨论,使每位成员了解课题组近期和长期的课题目标与研究任务,明确团队的使命及个人可能的角色和责任,最后能积极投入小组目标的达成。
3、条件保障
优化科研环境,创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结合本团队的特点,改善办公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和争取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对本研究团队的支持和投入,促进团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