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10月24日一早,在焦士兴院长以及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乘坐大巴来到了位于安阳市林州市的红旗渠进行参观。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建国之初交通极其不便,更致命的是水资源严重匮乏,严重限制当地农业生产,多次出现庄稼绝收的问题。为解决人民用水困难,林县县委于1960年2月正式开凿红旗渠,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起步,蜿蜒一千五百公里,将漳河水引向林州大地。在开凿的十年过程中,全县人民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克服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卫生条件差等困难,逢山凿洞、遇沟架桥,最终林州人民用理想与汗水在绝望的大山上开拓出希望的长渠。在老师的带领与解说下,同学们见证了林州儿女“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艰辛创业历史,观看着一幅幅记录着林县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照片和林县建成红旗渠前后的巨大变化,同学们不禁感叹于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纷纷表示要将这种伟大的精神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科研中。红旗渠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岁月向后,梦想在前,追梦的道路注定不是坦途。承载历史,见证梦想,昭示未来,或许这就是红旗渠精神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大家沿着红旗渠向青年洞进发,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向同学们描述了红旗渠修建之不易:坚硬的岩石和险峻的地貌构成了红旗渠修建的天然屏障;水渠之长和工程精细度要求之高则是对技术水平落后的林县人民的技术难题……而随着红旗渠的修建,林县人民的生活状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有了充足的水源供给、从靠天吃饭逐渐向着靠自己双手吃饭的转变,水渠本身也成为了当地人民向外扩展的重要渠道,而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红旗渠作为红色旅游基地及其独特区位优势,正逐渐成为林州市重要的旅游经济收入来源。
在参观完红旗渠后,大家又来到了石板岩大桥旁,老师在这里带领同学们观察河谷地形并分析其形成原因,还将此处与露水河进行类比,帮助同学们建立系统构架,更好地吸收和理解记忆所学知识。在同学们自行参观自由活动一小时后,老师们便带队回到宾馆休息用餐,以便第二天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天一大早,队伍便来到了采桑镇南景色村的一处公路旁,在这里有大片黄土出露,老师通过观察盐酸反应程度、黄土颜色深浅等不同,向同学们讲解了此处黄土的类型与顺序。因疫情原因,原计划的目的地——淇河已经关闭,大巴无法到达,老师们便带领同学们转战小南海。老师引导同学们远观玉昆山岩层倾向,判断出在两座山岗间原应有一座较大的背斜山,但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导致岩石破碎易风化,使得背斜成谷。在河边能看到水面上有多处圆形的波纹漫开,并伴随有一串串气泡从河底的岩缝中冒出,老师讲解到这叫做珍珠泉,并介绍了其形成原因,对于同学们其他相关的疑问也一一耐心予以解答,学风优良,学习氛围浓厚。
参观完最后一站,便踏上了返校的路途,经过约一小时的颠簸,老师与同学们最终都安全返回校园。在这为期五天的实习经历同学们一起学习、一同进步、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不仅学习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磨练了同学们的意志,丰富同学们美好的大学生活。